《中国湖泊历史图谱》一书最近在南京大学出版社顺利出版。该书系统收集了我国丰富的涉及湖泊的历史地图,再现了约三百年来我国湖泊的变化,架起了千年湖泊和现代湖泊研究之间的桥梁,极大丰富了百年尺度湖泊环境变化的内容。
我国湖泊众多,无论是高山、平原、大陆、岛屿,或是湿润区、干旱区,都有湖泊的分布。湖泊及其流域历来是人类栖息的重要基地,人类文明大多起源于江湖流域。近年来湖泊环境的快速变化引起了政府、公众以及科技界的高度关注,国内湖泊研究机构开展了大量湖泊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有关中国全域的湖泊科学专著,先后出版了《中国湖泊概论》、《中国湖泊志》、《中国第四纪古湖泊数据库》(第一版、第二版)、《中国湖泊调查报告》等。这些研究工作从地质构造背景和地貌特征、古气候古环境、湖泊沉积、湖泊水文、水化学、水生生物以及湖泊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获取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涉及到的时间跨度从(百)万年到千年以及现代。但基于历史地图来了解历史时期湖泊演变的还相对偏少,系统性的更是未见。实际上我国历史文献资料丰富,历史地图源远流长,系统收集、整理历史地图,进行分析与编辑,结合文献,最终图文并茂呈现湖泊的历史发展变迁也是历史湖泊研究的重要手段。
《中国湖泊历史图谱》按东部平原地区、蒙新高原地区、云贵高原地区、青藏高原地区、东北平原山区顺序分省进行,以每个湖泊为单元进行记述,共记述了91个湖泊的历史变化。在我国历史文献中,很早就有湖泊及其变化的记载。《尚书·禹贡》中记载九大湖泊,称为“九泽”。《周礼·职方》则载有著名的“九薮”。张修桂先生统计,《水经注》中记载了湖、泽、薮、淀、渚、渊、坈七种天然湖沼水体。裴秀在晋代初年制作的《禹贡地域图》则是中国有记载的第一部地图集,但已经失传。相比早期,明清以来的存世的历史地图则丰富得多。我国传统的制图方法是建立在平面测量的基础上,因此在小范围内可以达到一定的精度,而对大面积的全国地图或世界地图就不够精确了。16世纪明代末年,西方制图技术开始传入中国。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运用西方制图技术则是在康熙年间,《康熙皇舆全览图》是西方制图方法绘制的一幅全国地图,在我国测绘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康熙《皇舆全览图》内容丰富,有经纬线,并且绘入的湖泊众多,是该书清代期间湖泊分析整理的主要资料来源。民国时期,我国测绘的技术水平完成了向近代测绘的转变。民国(6年)初期的分省图是该书获取20世纪初期湖泊状况的主要资料来源。除了康熙《皇舆全览图》和民国初期地图外,该书还主要参考了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17世纪中期绘制的《中国新地图集》,19世纪60年代的《大清一统舆地全图》,《西藏全图》,建国后的60年代-80年代的地形图,以及其他少量地图。此外,为了让读者对不同时期的湖泊有个直观的对比,该书利用arcgis技术对大部分地图进行了配准,成图。
该书由南京地湖所薛滨和姚书春团队编撰完成,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北方湖泊变化及其生态效应研究”、中科院“天地生”主题系列科普产品科学传播项目、江苏省海洋湖沼学会以及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流域科学数据中心的资助。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王苏民研究员为本书写序,黄金城游戏平台院士、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家高俊教授为本书撰写书评。